解决方案与案例

当前位置: 首页 > 解决方案与案例

绍兴网-新闻中心

  全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5个,查出违规金额270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13亿元、非金额计量问题397个,移送有关部门处理事项6件;出具报告49篇,提出建议127条,上报专报16个;促进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制度14项、解决“老大难”问题2个;选送6个项目参加省优秀项目评比,2个获省优、2个获省表彰项目。

  1.扎实推进公务支出公款消费专项审计。在全面自查的基础上,对31家(覆盖面为34%)一级预算单位及下属40家二、三级预算单位做重点审计,向31家单位发出了审计反馈函并督促整改。

  2.扎实推进年度财政审计。完成了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和柯桥区、皋埠镇、孙端镇财政决算审计。扎实做好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完成了“简政放权”“四单一网”等审计专题,开展了发展信息经济扶持政策等专项审计调查。

  3.扎实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绩效审计。完成了援疆建设资金项目、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迪荡湖工程预算执行及污水分质提标和废水集中预处理工程等审计项目。落实政府投资项目委托审计管理办法、质量监控办法等制度,慢慢地增加对协审单位的监督管理力度。市本级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造价结算审计30个,核减金额1.57亿元。

  4.扎实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按要求完成了对有关市管领导干部和高新区迪荡街道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配合组织部门做好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手续。落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前告知和年度报告制度,开展了履职联审、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编制了全省首张《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重点风险防范清单》,有关信息被中组部、省政府录用,在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等报道。

  5.扎实推进其他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按计划完成了市本级开发区乡镇财政运作情况、“五水共治”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科技专项经费、公司经营风险、市慈善总会捐赠款物等专项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项目。

  1.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着力“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安全防控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与诚信机制融合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网格管理,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探索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有效途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15年1~11月份,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除生产经营性火灾外)1191起,同比下降9.29%;死亡415人,同比下降4.16%。预计2015年各项指标均在年度控制数内,可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

  2.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通过《绍兴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建议》《关于印发绍兴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结构设置及工作规则和组成人员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及其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网格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安监机构规范化建设。至11月底,全市有工矿企业的行政村“四级五覆盖”覆盖率99.1%。

  3.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成绍兴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实行企业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制度,实现对企业基础数据、隐患排查整改、网格巡查等情况的统计分析和动态监管。目前,已录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1306家。

  4.实施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挂牌督办。2015年,2家省级挂牌督办隐患及9家市级挂牌督办安全风险隐患均已完成整改。

  5.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与绍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合办《安全365》周播专题栏目,展示安监工作和成效,普及安全知识,宣传安全典型。至12月底,播放节目31期。电台、电视台、公交电视公益广告宣传也同步开展。严把考核关,自4月1日起,全市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三项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资格理论考试统一进入省安监局培训考试系统,实行计算机在线日,全市各考试点组织实施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资格考试15071人,合格发证10711人,平均合格率71.07%。

  1.促发展,快速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6月份启动“五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市共办理“五证合一”执照3129家;9月底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共办理“一照一码”10667家,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及企业和社会好评,广东中山市专门组团考察学习我市经验。2013年、2014年我市企业年报完成率分别为94.11%、93.66%,均居各地市第一;积极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得到省政府领导肯定。6家市场入选“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百强”,数量居全省第一。

  2.保安全,强化食品药品专业化监管。深入推动“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建设,率先在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配送企业、农村家宴等112家单位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投保金额490.85万元。628家餐饮服务单位建成“阳光厨房”,“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全省领先,全市A、B等级学校食堂比例达98.27%、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率100%,均居全省前列。探索餐饮单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记分管理模式,完善食品药品企业“红黑榜”制度,开展肉品和水产品百日会战、餐桌安全治理、空心胶囊等四大整治,共查处食品药品案件1812起,罚没款1638.88万元,被省食安办评为百日会战食品安全整治与查处先进市;全市没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6.46%,公众食品药品满意度同比增长8.92%。

  3.惠民生,着力整治规范 “三小一市场”。积极抓好小作坊、小食杂店、小餐饮和农贸市场整治规范工作,小餐饮单位持证率达93.60%,有证食品生产小作坊达102家,城区小食杂店有证率在90%以上,改造农贸市场20家,创建省级“放心市场”20家,建设城区农贸市场免费检测室40个,并已免费向公众开放。2015年有6个地市来考察学习我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经验。

  4.维秩序,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打击传销、虚假广告、商业贿赂、“红盾护航”保护知识产权、“红盾网剑”等六大专项行动,全市共查处经济类案件2688件,罚没款2484万元。诸暨积极构建社会化消费维权模式,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肯定;市12315举报申诉中心和全市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消费投诉10315件,调解成功9601件,为广大购买的人挽回经济损失1149.6万元。

  1.无违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2015年全市拆违1161万平方米,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387%,完成率位居全省第一。全省“三改一拆”现场推进会在诸暨召开。加强源头防控,出台涉违房产《“四不予”政策》。全市公开曝光违建并拆除47批次,共计80.1万平方米。开展“两路两侧”乱搭乱建整治,完成132个省定问题点整改。推进了全市100只拆后建设项目,面积近65万平方米。完成对103个乡镇的“无违建乡镇”创建考核验收。

  2.城市管理考评扎实有效。完善了考核办法,范围向柯桥区、上虞区及滨海新城拓展。认真落实“月考核、季点评、年兑现”工作机制,每月组织人员开展明查、暗访和督查工作,共发现各类问题166138件,问题结案率为99.59%。做到每月的考核结果排名在绍兴日报、绍兴晚报、绍兴网上进行公示,每季度召开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点评会议,季度排名末位的12家单位分别在考评会作表态发言,推动了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

  3.市容环境秩序持续优化。开展“清风系列”占道经营、流动摊、夜宵摊、车辆违停等专项整治,市区累计取缔马路市场15个、无证夜宵摊468家、流动摊点6672个,立案查处361起,处罚机动车违停68000次,清理私车泊位327个。完成“门前三包”责任书上墙公示,立案查处225起。完成2处防盗窗加工集中点建设,抓实市容管理示范街创建工作。捕捉流浪犬、野犬1525只,处理投诉4023起。开展私占绿地种菜专项整治,共整治139536.5平方米。

  4.“智慧城管”有序推进。完成市级智慧城管立项、招投标等工作,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完成与省级平台、越城区智慧城管平台联网,完成城市管理“随手拍”微信和市民通APP开发,共受理投诉7874件;强化数字城管日常信息采集,派遣城市管理问题案件161339件,结案160687件,结案率99.59%。

  5.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慢慢地增加。开展了“守纪律、讲规矩、树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执法培训325人次;开展基层中队规范化创建,19个基层中队创建成“规范化中队”;评选出了全市“十佳城管执法队员”、“优秀协勤员”。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12次,组建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抓好城管执法工作宣传,共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报道277余篇,提升了城管执法正能量。

  1.推动建筑业科学发展。一是编制完成《绍兴市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二是推进新《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贯彻落实,支持企业资质升级拓展,一级企业新增7家。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拓展水利交通等领域资质30多项。三是深化推进“走出去”发展的策略,通过新闻报导、政府推介等活动开展“绍兴建筑”品牌宣传,逐步提升绍兴建筑影响力。省外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870亿元,有11个省施工产值超过10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2.推进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总承包三个试点相关工作。一是出台《关于快速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双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及其《细则》,编制完成《绍兴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5~2020)》。二是积极落实试点项目,新开工60.5万平方米,高于省厅下达的30万平方米的指标。三是培育创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4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二。四是在全省率先发布了《叠合板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构件安装补充预算定额(试行)》和《叠合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质量验暂行规定》。五是积极指导工程总承包试点企业组织试点工作。

  3.加强建筑市场开发及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行业大数据,做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对企业、人员、项目实行数据管理。二是对市场行为加强开放和监督管理力度,建立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制度。三是开展建筑业专题法制教育,帮企业预防风险,打击建筑领域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净化建筑业发展环境。四是处理民工投诉35批(次)。

  4.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一是全方面执行五方责任主体经常签约制度,落实各方主体责任。二是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扎实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全年共组织各类质量安全等检查200余次,强化了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力度。三是鼓励企业创优夺杯,承建工程获得“鲁班奖”3项(占全省一半)、国家优质工程奖2项、“钱江杯”等省级优质工程奖60多项。四是建立“绍兴市建设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心”,实行24小时远程视频监控,提升了对泥浆渣土、工地现场的处置管理水平。

  1.深化电子信息化建设。一是拓展电子招投标应用场景范围,建设项目除交通类外,已全部采用信息化操作;政府采购实施了“采购人交互系统”,采购单位可以在网上完成采购交易。产权交易顺利实施小型汽车号牌网上竞价。二是开发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移动APP服务软件和微信公众号,拓展信息查询途径。三是升级完善全市统一专家库,将市本级与各区、县(市)的评标专家统一纳入到全市专家总库中,实现专家资源跨区域有效共享。

  2.加强阳光平台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2015年制定出台了《逐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9项制度。二是加强交易监督管理,对建设工程1500万元以上、政府采购100万元以上的招标项目采取多轮审核制度,严格规范招标文件资质条件设置;实施开、评标区封闭式管理和全程录音录像监控,并督促职能部门加强交易现场监管。三是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约谈24项。四是开展了大宗采购质量抽查。

  3.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流程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程管理体系,对各岗位的业务操作程序来优化,实行责任倒追机制。二是对重点项目实施“四个优先”。即优先交易受理、优先信息发布、优先场地安排、优先人员保障,确保我市重点项目招标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营造良好办事环境。建立了大厅管理服务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设置窗口建议箱,建立行风监督员队伍等方式,全力打造规范、便利、高效的服务平台。四是完善投标保证金缴退方式,扩大投标保证金联保范围,为企业减轻资金压力。

  4.强化两支队伍管理。一是严格评标专家资格审核检查。严把评标专家入口关,确保入库专家素质。同时也对弱电、电梯等力量较薄弱的专家队伍,想方设法增量扩容,2015年新录用专家140余名。二是强化学习培训。邀请市检察院领导等给全市1000多名专家做全面培训,并就新出台的政策法规进行解读辅导。三是制订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对评标专家和代理机构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细则,2015年有43名专家被除名清退,有16家代理机构被扣分处理。

  1.扎实推进质量强市、标准强市、品牌强市建设,当好推动质量发展的服务者。组织召开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动员大会、质量共治研讨会;“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零的突破”,质量统计分析工作荣获全国先进单位;全国首个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成功落户绍兴,已指导编写服务规范7个,建成示范点10个;新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1项,2191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3954项,位居全省第一位;110家企业新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在全省最早出台“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施意见,6只产品入选省级试点,4只产品通过认证,发布“浙江制造”产品质量标准4只,数量均位列全省前列,相关做法获朱从玖副省长批示并在全省推广。“大唐袜业”成功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新获批创建“全国鲁迅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2.深化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当好维护质量安全的监督者。建立了9类51种共1062家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数据库;在全省率先开展制造计量器具“当场许可”试点;厨具行业质量提升做法在全国质量提升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11年全省领先;积极推行“一纵三横”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质量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全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3.全面推进特定种类设备使用单位分类监管全国示范试点,当好平安绍兴的建设者。编制了《特定种类设备安全使用规范》,培育标杆单位121家;组织并且开展了以电梯为重点的“打非治违”行动,在全省率先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全市实现特定种类设备安全“零”事故。

  4.加快提升检验测试服务能力,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保障者。滨海检测试验科研基地已基本建成,国家环保设备质检中心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国家有色金属加工产品质检中心通过“三合一”认证认可;国家中小型轴承产品质检中心挂牌成立;系统内13个国家质检中心、省级质检中心全面向社会开放,为公司可以提供检测17228批次,减免收费1401万元,相关工作得到朱从玖副省长的批示肯定。

  1.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建立绍兴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商会调解、诉调对接工作,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增强法治意识;通过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服务、法律服务、质量服务、人才服务等,助推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全市企业参加“全国非公有制企业500强企业”等活动,弘扬争先创优氛围,绍兴市入围企业达25家,比上年增加3家,连续12年居全省第2位;开展非公有制企业“走出去”综合调研、商会工作专题调研等。

  2.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紧密结合绍兴实际,组织各类、各层次经济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守法诚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政企面对面、五水共治、履行社会责任等六大系列重点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提升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政治素质;组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投身“五水共治”,履行社会责任;“五水共治”工作被评为2015年度全省工商联系统“十大亮点工作”。建立驻会领导和机关处(室)分工联系执常委制度,加强与常执委的联络沟通。

  3.服务越商创业创新。牵头主办2015绍兴商会年会,把一年一度的商会年会办成了弘扬越商文化、凝聚越商乡情、加强合作交流的联络联谊平台;组织参加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展“五有五好”商会创建活动,推进商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与在外越商的沟通联系,新组建北京绍兴企业商会、桂林绍兴商会、绍兴市重庆商会、绍兴市越州轻纺市场商会等,指导沈阳、天津、新疆、宁波、成都、昆明等地绍兴商会换届工作;绍兴市温州商会被评为浙江省工商联规范化建设示范商会;坚持把加强绍兴商会建设作为支持和服务越商发展、打造越商品牌的重要举措,积极推动越商回归。

  4.组织非公经济人士参政议政。通过组织参加政协大会、政协大会发言、提交集体提案、界别委员及常执委委员提交个人提案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逐渐完备非公经济人士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渠道和阵地;主动搞好服务和配合,牵头开展工商联界别各项视察、调查活动,组织引导界别委员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积极参政议政。

  1.广泛开展群众性立功竞赛。召开全市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推进会,在全市所有在建市级以上重点工程中组织并且开展以“六比六赛”为主要内容的“两重·两美”重点工程立功竞赛,选择11个项目作为2015~2016年度示范工程,钦寸水库工程被列为“两美”浙江重点工程立功竞赛十大示范工程。大力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在市级层面开展技能竞赛51场(次),竞赛项目和覆盖面较去年增加一倍。深化“五型”班组创建活动,12个班组被命名为全国、省级“工人先锋号”,命名市级“工人先锋号”53个。

  2.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推评全国劳模1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奖状2家,省级工人先锋号7个;组织首次市“五一”劳动奖评选,评选市“五一”劳动奖章40人,奖状10家。加强高职工技能创新工作室建设,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22个。开展“寻找最美劳动者”活动,在绍兴晚报、绍兴广电总台等推出宣传报道25期,新推出2期劳模大讲堂。

  3.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行动”,新增上虞汤浦童装、嵊州长乐电机等2个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典型。继续以中小微企业和行业为主推进“安康杯”竞赛,累计3200多家单位、55万余职工参加。

  4.健全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扎实开展“两节”送温暖、“金秋助学”、“爱心透析”等活动,全年落实资金超1000万元。深化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完善市级运行模式,出台奖励新政,建立参保职工死亡慰问制度。目前,全市参保人数已突破30万人,是去年全市参保数的160%。广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组织各类职业技能比武、培训2000余场(次),近20万名职工参与。

  5.扎实推进依法治会。组织市总机关和所属区、县(市)工会干部及基层工会干部2066人参加《工会法》、《劳动法》考试,合格率达100%。开展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会建设情况调查,全市118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已建总工会91个,合乎条件的6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已全部建立了总工会。按要求完成全市基层工会普查工作,做实工会组织数据库和会员数据库。

  1.加强青少年思想引领。全年组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与信仰对线场;开展“我为绍兴发展献一计”主题演讲比赛、“我与国旗有个约会”等活动114场;开展“五水共治”义务劳动日、垃圾分类、网络文明引导等主题团日活动688场;选树“向上向善好青年”、“最美基层团干部”等各类青年典型70多名、美德少年6000余名;组建3.1万名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绍兴青年”微信影响力长期位居全国团系统地市前列、省内第一;少先队“红色网上游”活动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信表扬。

  2.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创新开展志愿服务“三区联动”走亲、每月开展“青春暖流”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推进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空巢高龄老人等常规项目,开展防网络电信诈骗、禁毒进高校等平安志愿活动,举办首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2个项目获得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热情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花样游泳锦标赛、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全省美丽乡村和农村文明建设现场会等各类志愿服务。全市33.2万名团员中有25.6万成为注册志愿者。

  3.助力青年创业创新创优。组织并且开展“就现在、创未来”青年创业季活动,成立绍兴市大学生创业创新联盟,建立市、县两级青年电子商务协会,中国轻纺城创意园被评为团中央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全年累计培训创业青年4700人次。

  4.加强青少年成长关爱。年底前市、县、乡三级均建成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投用“青年之声”网络互动平台;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关爱,闲散青少年和不良行为青少年结对率达到90%,已建帮教团队336支,结成帮教对子1221个;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全年开展青少年公益活动50场次,“流动少年宫”15场次。

  5.深化团建基层基础工程。深化开展全国城市街道区域化团建试点,建立基层青年网格2831个,吸引凝聚了2250家青年社会组织,开展“青春点亮微心愿”活动,累计为各类群体圆梦6000多次;破解基层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完成70个乡镇(街道)团委换届选举,实施学校共青团“强基固本”工程,对中学、职校团委书记进行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