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建筑形式中,蜂巢芯楼盖与其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施工方便,可直接放置芯模,减少混凝土用量,缩短养护时间,也可以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二是它的承载性能好,适用于大跨度;三是达到相同承载力时混凝土等材料使用少,因而它的自重也小,经济性较好,板厚比其它结构要薄,还可以增大楼层净高;四是相比其它肋梁结构,底板使得蜂巢芯楼盖平整美观;五是拥有非常良好的隔音、隔热效果,被普遍的应用于现有建筑中。
虽然蜂巢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蜂巢芯在安装时若不对其施加其他约束,会存在位置稳定性差的问题,故现存技术中,为克服将蜂巢芯与钢筋用钢丝绑扎时,由于蜂巢芯外表面较为光滑,绑扎可靠性不高的问题,申请号为7.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蜂巢芯箱体的发明申请文件提供了一种在蜂巢芯侧面设置环形凹槽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中,其提供的凹槽可通过钢丝陷在凹槽里面实现对蜂巢芯可靠的约束。现存技术中,亦有采用螺钉实现约束蜂巢芯的方案:由模板的底部穿入螺钉,当以上螺钉旋入蜂巢芯后,实现蜂巢芯与模板的固定连接。以上第一种方式在使用时存在钢丝对楼板混凝土浇筑影响大的问题;以上第二种方式由于蜂巢芯本身强度的问题,模板与蜂巢芯连接强度不高、使用的过程中的蜂巢芯容易遭到损坏。
针对上述提出的现存技术中用于约束蜂巢芯的方法中,存在的不方便后续施工、蜂巢芯连接可靠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实现对蜂巢芯的可靠约束,同时可削弱蜂巢芯位置稳定性对蜂巢芯与钢筋网连接强度的依赖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处理问题: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架设模板;步骤s3:将蜂巢芯置放于模板上,还包括步骤s2:在模板上为蜂巢芯设置底部约束;
当步骤s2位于步骤s1和s3之间时,步骤s2为在蜂巢芯安装的地方的四周设置围沿,以使得蜂巢芯置放于安装的地方后,蜂巢芯四周各侧均与围沿的内侧接触;
当步骤s2位于步骤s3之后时,步骤s2为在蜂巢芯四周设置围沿,且蜂巢芯各侧均与围沿的内侧接触;
具体的,本方案相当于在模板上置放蜂巢芯之前或者在置放蜂巢芯后,在模板上安装与模板呈可拆卸连接关系的围沿,以上围沿用于与蜂巢芯的侧面作用,用于约束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相对于模板的位置,这样,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蜂巢芯受振动棒振动或其他外力时,以上围沿为蜂巢芯提供阻碍,可有效增大蜂巢芯的位置稳定性。由于围沿与蜂巢芯的侧面可为面接触,这样在实现蜂巢芯水平面上位置固定时,可有很大成效避免因为蜂巢芯局部受力过大而遭到破坏。围沿与模板的连接关系可使得后续在拆卸模板时,在围沿被固化与楼板内的情况下,在完成模板拆卸时不影响楼板质量。综上,通过在蜂巢芯安装过程中设置围沿,以上围沿不仅仅可以实现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约束,这样在为蜂巢芯施加竖直方向上的约束时,即使采用螺钉完成蜂巢芯与模板的直接连接来使得蜂巢芯具有抗浮能力,此情况下由于对应螺钉在蜂巢芯受力时不受剪或受到的剪应力大幅度减小,可有效保证蜂巢芯不会遭到破坏;同时,现有技术中采用其他约束实现蜂巢芯抗浮时,一般需要较大的压应力以使得蜂巢芯与模板之间具有足够的正压力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保证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采用本方法后,对应的竖直约束结构只需要产生抗浮约束力即可或使得设置于模板与蜂巢芯之间的密封件上有足够的挤压变形即可,这样采用直接安装在钢筋网上的竖直约束结构时,可削弱蜂巢芯位置稳定性对蜂巢芯与钢筋网连接强度的依赖性。
作为所述围沿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围沿为采用木板围成的框状结构,所述围沿与模板的连接方式采用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采用榫头连接、采用铁钉连接、采用螺钉连接;
在采用铁钉连接或采用螺钉连接时,铁钉及螺钉均由模板的底部向上嵌入围沿中。本方案中,围沿可采用废弃模板制作而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的特点;以上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具体方案实现成本低、实现效率高。具体的,在采用榫头连接时,可在模板的上侧钻制圆形的盲孔作为榫槽,以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情况,同时在围沿的下表面上安装与上述榫槽对应的圆形榫头,通过榫头嵌入榫槽,完成围沿在模板上的安装。
由于模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以上支撑可能会影响到设置围沿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件,而采用螺钉连接或铁钉连接为模板与围沿最为高效的连接方案,同时采用螺钉连接或铁钉连接可使得模板能够被重复利用多次,最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围沿与模板的连接方式采用铁钉连接或螺钉连接;
所述框状结构的四周各侧均设置有支耳,所述支耳的底部与模板相贴,且支耳均位于框状结构的外侧,铁钉或螺钉在围沿的连接点位于支耳上。本方案中,相当于不需要将围沿的底面设置得过宽,即不需要采用足够厚的围沿以使得对应连接件能够迈过支撑件。
作为顶部约束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顶部约束包括用于与楼板钢筋网相连的架体、上端与架体相连的压杆、用于置放在蜂巢芯上表面上的压板;
所述架体包括竖杆及横梁,所述竖杆包括连接座及立柱,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立柱的下端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横梁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穿设在立柱的上端;
还包括螺纹连接于立柱上端的第二螺帽,所述第二螺帽的下端面与横梁的上表面接触。
本方案中,所述连接座上内螺纹孔开口端所在的端面为连接座的上端,在安装时,连接座的下端与楼板钢筋网固定连接,而后,通过立柱的下端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得到所述竖杆,所述横梁通过其上的通孔与立柱的上端间隙配合实现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这样,在压板置放于蜂巢芯的上表面后,压杆的下端作用于压板的上表面上,通过转动第二螺帽,第二螺帽的下端面向横梁的上表面施加压应力,可实现压杆对压板的下压约束,达到防止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蜂巢芯发生上浮情况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用于蜂巢芯抗浮的结构,除了用于实现楼板下层模板与蜂巢芯螺钉连接的连接螺钉实现方案外,其他如钢丝绳、刚性约束部件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全部被掩埋于混凝土中,故在混凝土浇筑时,这些抗浮约束结构不仅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续用于蜂巢芯抗浮的结构最后会被封存于楼板中,不可重复利用。
本方案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螺帽在立柱上的位置即可实现利用压板阻碍混凝土浇筑时蜂巢芯上浮,同时,采用压杆不直接与蜂巢芯表面直接接触的形式,可有效增大蜂巢芯在受到抗浮约束时蜂巢芯表面的受力面积,避免蜂巢芯遭到损坏;同时,本结构在使用时相当于压杆与压板之间为接触式挤压,故在混凝土固化到一定程度后,可在蜂巢芯不上浮的情况下,由混凝土中轻松将压杆抽出,同理,由于立柱与连接座为螺纹连接关系,在转动立柱使得其与连接座的螺纹连接关系移除后,也可由半固化的混凝土中将立柱抽出,这样,本结构在使用时,仅有连接座与压板为一次性使用件,其他组成部分在拆除后可重复利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结构对蜂巢芯良好约束,可设置为竖杆、压杆均竖直设置,这样采用本结构对蜂巢芯进行约束时,故本结构还具有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影响小的特点。
为减小横梁在受力时所产生的变形,所述竖杆为两根,横梁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且两个通孔与不同竖杆上立柱的上端配合,各立柱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帽。本方案中,相当于横梁的两端均受到约束,可尽可能的保证压杆、立柱在使用时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方便后续抽出压杆、立柱以及减小压杆、立柱抽出时对半固化的混凝土层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或者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为避免浆料进入立柱与连接座的螺纹连接面中影响立柱与连接座分离,所述立柱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所述第一螺帽位于立柱与连接座的连接点位置;
立柱上还套设有呈环状的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被夹持在第一螺帽的下端面与连接座的上端面之间。所述密封垫优选采用o型圈。
作为连接座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连接座为筒状结构,所述内螺纹孔的轴线与筒状结构的轴线共线;
所述内螺纹孔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上端,所述筒状结构的下端还设置有弧面槽。本方案中,所述连接座可采用便于取材的管件进行加工,同时设置内螺纹孔便捷。如上所述,优选设置为本结构在工作时,将立柱的轴线方向设置为位于竖直方向,为方便保证内螺纹孔的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弧面槽,所述弧面槽用于与楼层钢筋网中的钢筋配合,即弧面槽的表面与钢筋的表面完全贴合,连接座与对应钢筋的连接形式可采用焊接连接,这样,可减小因为焊接热应力给连接座轴线方向带来的影响。
为使得压板能够尽可能的覆盖较大的面积,同时压板具有耗材少特点的实现方案,压板为网格状结构;
所述压板包括竖肋及与竖肋相连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横肋,多条横肋在竖肋的长度方向上均匀排布,且各横肋与竖肋的连接点均位于各横肋的中部,由各横肋的中部至任意一端,横肋的截面积线性变小。压板的具体实现方式旨在采用最少的材料用量使得压板具有最佳的支撑能力。
为使得压板上的用于压板与压杆的作用点能够固定,这样,以利用压板与蜂巢芯两者之间较大的摩擦力,实现对蜂巢芯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约束的实现方案,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连接筒,所述压杆的底部还设置有顶尖,所述顶尖通过嵌入连接筒完成压杆与压板的连接,且顶尖的大端尺寸大于连接筒的开口端尺寸;
所述横梁上还设置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通横梁的上、下两端,所述压杆上还螺纹连接有两颗第三螺帽,所述压杆的上端局部嵌入所述条形孔中,且两个第三螺帽分别位于横梁的上、下侧;
所述压板的下端各向上均设置有相对于压板下端端面外凸的凸缘。本方案中,对顶尖的大端尺寸与连接筒开口端尺寸的限定,旨在使得顶尖能够插入连接筒中,但连接筒与顶尖不能在连接筒的径向方向发生相对运动。本方案中,在压板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如蜂巢芯的长度方向与钢筋网中用于连接连接座的钢筋的长度方向平行,则改变连接座在对应钢筋长度方向的连接位置,可在蜂巢芯的长度方向上改变压杆的位置,而通过所述条形孔,可改变压杆在蜂巢芯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这样,可很好的使得压杆的位置能够匹配压板的位置。以上凸缘配合围沿,可使得蜂巢芯的底部和顶部均受到用于约束水平面上位置的约束,以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蜂巢芯的位置稳定性。
本方案相当于在模板上置放蜂巢芯之前或者在置放蜂巢芯后,在模板上安装与模板呈可拆卸连接关系的围沿,以上围沿用于与蜂巢芯的侧面作用,用于约束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相对于模板的位置,这样,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蜂巢芯受振动棒振动或其他外力时,以上围沿为蜂巢芯提供阻碍,可有效增大蜂巢芯的位置稳定性。由于围沿与蜂巢芯的侧面可为面接触,这样在实现蜂巢芯水平面上位置固定时,可有效避免因为蜂巢芯局部受力过大而遭到破坏。围沿与模板的连接关系可使得后续在拆卸模板时,在围沿被固化与楼板内的情况下,在完成模板拆卸时不影响楼板质量。综上,通过在蜂巢芯安装过程中设置围沿,以上围沿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约束,这样在为蜂巢芯施加竖直方向上的约束时,即使采用螺钉完成蜂巢芯与模板的直接连接来使得蜂巢芯具有抗浮能力,此情况下由于对应螺钉在蜂巢芯受力时不受剪或受到的剪应力大幅度减小,可有效保证蜂巢芯不会遭到破坏;同时,现存技术中采用其他约束实现蜂巢芯抗浮时,通常要较大的压应力以使得蜂巢芯与模板之间有充足的正压力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保证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采用本方法后,对应的竖直约束结构只需要产生抗浮约束力即可或使得设置于模板与蜂巢芯之间的密封件上有足够的挤压变形即可,这样采用直接安装在钢筋网上的竖直约束结构时,可削弱蜂巢芯位置稳定性对蜂巢芯与钢筋网连接强度的依赖性。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部约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部约束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反映围沿与支耳结构以及围沿与支耳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的编号依次为:1、立柱,2、第一螺帽,3、密封垫,4、连接座,41、弧面槽,5、横梁,6、第二螺帽,7、压杆,71、顶尖,72、第三螺帽,8、压板,81、连接筒,82、横肋、83、竖肋,84、凸缘,9、围沿,10、支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一种蜂巢芯安装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架设模板;步骤s3:将蜂巢芯置放于模板上,还包括步骤s2:在模板上为蜂巢芯设置底部约束;
当步骤s2位于步骤s1和s3之间时,步骤s2为在蜂巢芯安装位置的四周设置围沿9,以使得蜂巢芯置放于安装位置后,蜂巢芯四周各侧均与围沿9的内侧接触;
当步骤s2位于步骤s3之后时,步骤s2为在蜂巢芯四周设置围沿9,且蜂巢芯各侧均与围沿9的内侧接触;
具体的,本方案相当于在模板上置放蜂巢芯之前或者在置放蜂巢芯后,在模板上安装与模板呈可拆卸连接关系的围沿9,以上围沿9用于与蜂巢芯的侧面作用,用于约束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相对于模板的位置,这样,在后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蜂巢芯受振动棒振动或其他外力时,以上围沿9为蜂巢芯提供阻碍,可有效增大蜂巢芯的位置稳定性。由于围沿9与蜂巢芯的侧面可为面接触,这样在实现蜂巢芯水平面上位置固定时,可有效避免因为蜂巢芯局部受力过大而遭到破坏。围沿9与模板的连接关系可使得后续在拆卸模板时,在围沿9被固化与楼板内的情况下,在完成模板拆卸时不影响楼板质量。综上,通过在蜂巢芯安装过程中设置围沿9,以上围沿9不仅能够实现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约束,这样在为蜂巢芯施加竖直方向上的约束时,即使采用螺钉完成蜂巢芯与模板的直接连接来使得蜂巢芯具有抗浮能力,此情况下由于对应螺钉在蜂巢芯受力时不受剪或受到的剪应力大幅度减小,可有效保证蜂巢芯不会遭到破坏;同时,现有技术中采用其他约束实现蜂巢芯抗浮时,一般需要较大的压应力以使得蜂巢芯与模板之间具有足够的正压力来产生足够的摩擦力保证蜂巢芯在水平面上的位置,采用本方法后,对应的竖直约束结构只需要产生抗浮约束力即可或使得设置于模板与蜂巢芯之间的密封件上有足够的挤压变形即可,这样采用直接安装在钢筋网上的竖直约束结构时,可削弱蜂巢芯位置稳定性对蜂巢芯与钢筋网连接强度的依赖性。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如图3所示,作为所述围沿9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围沿9为采用木板围成的框状结构,所述围沿9与模板的连接方式选用以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采用榫头连接、采用铁钉连接、采用螺钉连接;
在采用铁钉连接或采用螺钉连接时,铁钉及螺钉均由模板的底部向上嵌入围沿9中。本方案中,围沿9可采用废弃模板制作而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的特点;以上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具体方案实现成本低、实现效率高。具体的,在采用榫头连接时,可在模板的上侧钻制圆形的盲孔作为榫槽,以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情况,同时在围沿9的下表面上安装与上述榫槽对应的圆形榫头,通过榫头嵌入榫槽,完成围沿9在模板上的安装。
由于模板的下方设置有支撑,以上支撑可能会影响到设置围沿9与模板之间的连接件,而采用螺钉连接或铁钉连接为模板与围沿9最为高效的连接方案,同时采用螺钉连接或铁钉连接可使得模板能够被重复利用多次,最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围沿9与模板的连接方式选用铁钉连接或螺钉连接;
所述框状结构的四周各侧均设置有支耳10,所述支耳10的底部与模板相贴,且支耳10均位于框状结构的外侧,铁钉或螺钉在围沿9的连接点位于支耳10上。本方案中,相当于不需要将围沿9的底面设置得过宽,即不需要采用足够厚的围沿9以使得对应连接件能够迈过支撑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作为一种用于实现对蜂巢芯进行竖直方向上约束的步骤,还包括步骤s4:为蜂巢芯设置顶部约束,所述顶部约束用于向蜂巢芯的顶面施加向下的压应力。
作为顶部约束的具体实现方案,所述顶部约束包括用于与楼板钢筋网相连的架体、上端与架体相连的压杆7、用于置放在蜂巢芯上表面上的压板8;
所述架体包括竖杆及横梁5,所述竖杆包括连接座4及立柱1,所述连接座4上设置有内螺纹孔,立柱1的下端与内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横梁5通过其上设置的通孔穿设在立柱1的上端;
还包括螺纹连接于立柱1上端的第二螺帽6,所述第二螺帽6的下端面与横梁5的上表面接触。
本方案中,所述连接座4上内螺纹孔开口端所在的端面为连接座4的上端,在安装时,连接座4的下端与楼板钢筋网固定连接,而后,通过立柱1的下端与所述内螺纹孔螺纹连接,得到所述竖杆,所述横梁5通过其上的通孔与立柱1的上端间隙配合实现横梁5与立柱1的连接,这样,在压板8置放于蜂巢芯的上表面后,压杆7的下端作用于压板8的上表面上,通过转动第二螺帽6,第二螺帽6的下端面向横梁5的上表面施加压应力,可实现压杆7对压板8的下压约束,达到防止在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蜂巢芯发生上浮情况的发生。
现有技术中,用于蜂巢芯抗浮的结构,除了用于实现楼板下层模板与蜂巢芯螺钉连接的连接螺钉实现方案外,其他如钢丝绳、刚性约束部件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全部被掩埋于混凝土中,故在混凝土浇筑时,这些抗浮约束结构不仅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续用于蜂巢芯抗浮的结构最后会被封存于楼板中,不可重复利用。
本方案中,通过调整所述第二螺帽6在立柱1上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利用压板8阻碍混凝土浇筑时蜂巢芯上浮,同时,采用压杆7不直接与蜂巢芯表面非间接接触的形式,可有效增大蜂巢芯在受到抗浮约束时蜂巢芯表面的受力面积,避免蜂巢芯遭到损坏;同时,本结构在使用时相当于压杆7与压板8之间为接触式挤压,故在混凝土固化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后,可在蜂巢芯不上浮的情况下,由混凝土中轻松将压杆7抽出,同理,由于立柱1与连接座4为螺纹连接关系,在转动立柱1使得其与连接座4的螺纹连接关系移除后,也可由半固化的混凝土中将立柱1抽出,这样,本结构在使用时,仅有连接座4与压板8为一次性使用件,其他组成部分在拆除后可重复利用。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结构对蜂巢芯良好约束,可设置为竖杆、压杆7均竖直设置,这样采用本结构对蜂巢芯进行约束时,故本结构还具有对混凝土浇筑施工影响小的特点。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作进一步限定:为减小横梁5在受力时所产生的变形,所述竖杆为两根,横梁5的两端均设置有通孔,且两个通孔与不同竖杆上立柱1的上端配合,各立柱1上均设置有第二螺帽6。本方案中,相当于横梁5的两端均受到约束,可尽可能的保证压杆7、立柱1在使用时轴线方向位于竖直方向,方便后续抽出压杆7、立柱1以及减小压杆7、立柱1抽出时对半固化的混凝土层的影响。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或者混凝土养护过程中,为避免浆料进入立柱1与连接座4的螺纹连接面中影响立柱1与连接座4分离,所述立柱1上还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帽2,所述第一螺帽2位于立柱1与连接座4的连接点位置;
立柱1上还套设有呈环状的密封垫3,所述密封垫3被夹持在第一螺帽2的下端面与连接座4的上端面之间。所述密封垫3优选采用o型圈。
作为连接座4的具体实现形式,所述连接座4为筒状结构,所述内螺纹孔的轴线与筒状结构的轴线共线。本方案中,所述连接座4可采用便于取材的管件来加工,同时设置内螺纹孔便捷。
如上所述,优选设置为本结构在工作时,将立柱1的轴线方向设置为位于竖直方向,为方便保证内螺纹孔的轴线方向,所述内螺纹孔设置在筒状结构的上端,所述筒状结构的下端还设置有弧面槽41。本方案中,所述弧面槽41用于与楼层钢筋网中的钢筋配合,即弧面槽41的表面与钢筋的表面完全贴合,连接座4与对应钢筋的连接形式可采用焊接连接,这样,可减小因为焊接热应力给连接座4轴线方向带来的影响。
为使得压板8能够尽可能的覆盖较大的面积,同时压板8具有耗材少特点的实现方案,压板8为网格状结构。
作为压板8的具体实现方式,所述压板8包括竖肋83及与竖肋83相连的多条相互平行的横肋82,多条横肋82在竖肋83的长度方向上均匀排布,且各横肋82与竖肋83的连接点均位于各横肋82的中部,由各横肋82的中部至任意一端,横肋82的截面积线性变小。本方案旨在采用最少的材料用量使得压板8具有最佳的支撑能力。
为使得压板8上的用于压板8与压杆7的作用点能够固定,这样,以利用压板8与蜂巢芯两者之间较大的摩擦力,实现对蜂巢芯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约束的实现方案,所述压板8上还设置有连接筒81,所述压杆7的底部还设置有顶尖71,所述顶尖71通过嵌入连接筒81完成压杆7与压板8的连接,且顶尖71的大端尺寸大于连接筒81的开口端尺寸。本方案中,对顶尖71的大端尺寸与连接筒81开口端尺寸的限定,旨在使得顶尖71能够插入连接筒81中,但连接筒81与顶尖71不能在连接筒81的径向方向发生相对运动。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3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限定,如图1所示,为方便调整压杆7在横梁5长度方向的位置,所述横梁5上还设置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贯通横梁5的上、下两端,所述压杆7上还螺纹连接有两颗第三螺帽72,所述压杆7的上端局部嵌入所述条形孔中,且两个第三螺帽72分别位于横梁5的上、下侧。本方案中,在压板8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如蜂巢芯的长度方向与钢筋网中用于连接连接座4的钢筋的长度方向平行,则改变连接座4在对应钢筋长度方向的连接位置,可在蜂巢芯的长度方向上改变压杆7的位置,而通过所述条形孔,可改变压杆7在蜂巢芯宽度方向上的位置,这样,可很好的使得压杆7的位置能够匹配压板8的位置。
为使得压板8与蜂巢芯的侧面之间具有相互约束关系,以在混凝土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利于压板8与蜂巢芯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所述压板8的下端各向上均设置有相对于压板8下端端面外凸的凸缘84。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 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2. 超硬陶瓷材料制备与表面硬化 3. 规整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
1: 建筑节能 绿色建筑能耗的模拟与检测(EnergyPlus);建筑碳排放和生命周期评价;城市微气候、建筑能耗与太阳能技术的相互影响;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回归方法用于城市建筑能耗分析;不确定性、敏感性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建筑能耗分析(R);贝叶斯方法用于城市和单体建筑能源分析 2: 过
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设计 2.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及制造 3.专利布局及规避策略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