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柳城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下辖县)

  柳城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柳州市中北部。湘桂铁路、焦柳铁路、黔桂铁路与国道209线 线及汕昆高速公路、三北高速公路过境,融江、龙江在境内凤山镇汇聚成柳江。

  本页面主要目录有关于柳城县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资源、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经济情况、文化状况、交通情况、社会情况、旅游情况、代表人物、获得荣誉等介绍

  唐武德四年(621年),设龙州,辖龙城、柳岭县。贞观七年(633年),柳岭县并入龙城县,撤销龙州,龙城县归南昆州管辖。贞观八年改南昆州为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柳州为龙城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龙城郡为柳州,龙城县均属之。

  五代十国,后唐天成二年(927年),龙城县属楚国柳州。南汉乾和六年(948年),柳州入南汉版图,龙城县属柳州。

  宋开宝四年(971年),龙城县属广南路柳州。至道三年(997年),属广南西路柳州。景德三年(1006年),龙城县改名柳城县,仍属柳州。咸淳一年(1265年),柳州州治迁柳城县之龙江南,即今南丹村。

  民国元年(1912年),柳城县属广西省柳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属广西省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柳江行政督察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转属省辖;民国十九年(1030年),属第三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1946年),属行政督察区第二区。

  1958年7月,宜山专区驻地从宜山县庆远镇迁柳州市,更名柳州专区,柳城县属之。

  2000年,柳城县辖8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6月2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寨隆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桂政函[2000]131号)。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65号)同意调整柳城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销洛崖乡,整建制并入大埔镇,大埔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西安乡,整建制并入东泉镇,东泉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辖9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大埔镇、龙头镇、太平镇、沙埔镇、东泉镇、凤山镇、六塘镇、冲脉镇、寨隆镇、古砦仫佬族乡、马山乡、社冲乡。

  柳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北部,介于东经108°36至109°50,北纬24°26至24°25之间。东与鹿寨县毗邻,西与罗城县、宜州市接壤,南与柳州市郊区、柳江县相连,北与融安县、融水县交界。县境内东西最大横距7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47千米。2021年行政区域面积2114.37平方千米。

  柳城县是一个低丘谷地岩溶低山交错的半丘陵地区。融江自北向南流,将县境划为东西两大块,东部为丘陵和山地,西部系岩溶石山和丘陵交错地区。西北部地势较高,由东、西两面向中部融江递降。中部融江沿岸以低丘平原为主,地势平缓,海拔200米以下。可耕地资源多并且宜果宜林面积大,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

  县境地层出露有上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白垩系、第四系等,多为碳酸盐岩类,次为砂质岩及第四系松散岩类。上泥盆系分布于太平镇的上游、山咀沿至东泉镇的新村再延至西安乡凉亭一带,多为中厚层,表露有浅灰岩和白云岩。石炭系露出遍及全县,东起东泉镇经沙埔、大埔、洛崖、冲脉等乡镇。石炭系最为发育,分上中下三统:上统以灰白浅岩出露,中统为白云岩、浅色灰岩,下统为燧石炭岩、硅质岩、泥质岩、结晶灰岩、白云岩等。下统上段以砂质岩为主,夹簿层灰岩,属寺门、罗城两段产煤。二迭岩在大埔镇的杨柳、西北部的上富、西部六塘的良村、南部凤山镇的大风洞均有,并在灰岩、石炭岩、硅质岩等组层中蕴藏煤矿。杨柳、良村均产煤。白垩系在县境内有零星分布。凤山镇的大湾一带,在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中渗有微量的砾岩,粉砂岩里出露有硫酸钙(即石膏)。第四系松散土分布于融江、柳江河岸的冲积平原、溶蚀平原与坡麓堆积土中,含有砂土、亚砂土和亚粘土等适宜农作物生长。

  柳城县境东西横列呈块状,最大横距79千米,南北纵距47千米,融江自北向南流将地域划为东西两部。东西部属岩溶山地,地势自东向西递降。中部地区岩溶山与丘陵交错,属低丘坡地。总面积2114.37平方千米,折合3185550亩.其中,山地799573亩,丘陵1075530亩,平地1083087亩,河流73268亩,山塘水库28670亩,村庄占地86010亩,城镇和工矿企业占地9557亩,道路用地31855亩。在总面积中,耕地568082亩,林地262547亩,牧地575534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地843215亩。

  柳城县地处桂中以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20.1℃,极端最高温度为39.4℃,极端最低温度-2.5℃,平均无霜期334天,年平均降雨量1348.6mm,最大降雨量1623.8mm,最小降雨量986mm,年平均蒸发量1419.5毫米,相对湿度78%。现年降雨量少于蒸发量,3~5年间常有旱灾或洪涝出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平均风速1.4米每秒。

  日照:柳城县平均日照时间为1647.6小时,最多达1842.6小时,最少也有1380.6小时。据1959~1980年22年的统计资料,年平均日照率37%。据物质吸收光能在0.38~4微米范围内,可获辐射能99%,生理辐射平均每平方厘米50千卡,最高每平方厘米55千卡,最低47千卡,以县的农业产量计,早稻亩产500斤光能利用率只为0.6%,亩产1200斤光能利用率为1.45%,亩产玉米200斤光能利用率只为0.26%。

  降水量:年降水量平均在1300~1500毫米之间,河东多于河西,平地多于山地。东泉、沙埔、凤山、太平、古砦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400毫米;丘陵和山地的六塘、马山、洛崖地区,只有1300毫米的平均年降水量;大埔居中,平均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但年度降水量变化较大:1959年,大埔降水量是1807.8毫米,东泉1749.5毫米,沙埔黄甘坪高达2123.5毫米;1963年,大埔只降986毫米,东泉919.3毫米,沙埔黄甘坪938毫米,最多年降水量与最少年降水量,相差1000毫米。

  气温:柳城县年平均气温20.3℃,年日照时数1513.7小时,年平均风速1.4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76.5%,气候宜人,体感舒适。最高39.4℃,最低零下2.5℃,1月平均温度10℃,7月平均温度28.6℃,年无霜期334天。在一年中,温度等于或大于10℃有287天,等于或大于15℃有230天,活动积温6547~5699.1℃之间。

  春季,历时79天。初春,2月11日至3月10日,28天,日平均气温11.7~14.2℃;仲春,3月11日至4月15日,36天,日平均气温14.2~19.4℃;季春,4月16日至4月30日,15天,日平均气温20.9~23.3C。

  夏季,历时最长,为168天,初夏,5月1日至5月25日,25天,日平均气温23.2~25.2℃;仲夏,5月26日至9月30日,128天,日平均气温26.1~28.8℃,气候炎热,时有暴雨大风;季夏,10月1日至10月15日,15天,日平均气温25.6~22.8℃。

  秋季,历时71天,初秋,10月16日至11月15日,31天,日平均气温20.7~16.3℃;深秋,11月16日至12月25日,40天,日平均气温15.8~11.6℃,气候干燥。

  县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水系西江流域,集雨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融江、龙江、沙埔河、大帽河、中回河及保大河。境内河流总长221.9公里,河网密度为0.01公里,流域总面积4372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384.17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值为15.9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补给量为6.38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539亿立方米。各河流水的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或重碳酸钙镁型。水土流失平均年侵蚀模数约67吨每平方公里,每年水土流失量约14.673万吨。

  融江发源于贵州的独山,经三江、融安、融水等县后进入柳城,由北向南纵贯县境中部,上起古砦乡十五坡,下至凤山镇,长70km,集雨面积26752km,年径流量256.1亿m,柳城县境内落差12.05m,多年常年平均秒流量317.475m,是县内最大的河流。

  龙江发源于贵州的九阡和荔波一带,经南丹县、河池市、宜州市于六塘镇的横冲村入境,沿县境内由西向东流,河道弯曲,暗礁较多,集雨面积为15870平方公里,境内河段长40.8公里,落差11.5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2.27亿立方米,龙江与融江在凤山镇汇合后称为柳江。

  融江:源出贵州榕江,经三江、融安、融水入柳城。上起十五坡,下至凤山镇,长70千米.流域面积2675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56.1亿立方米。县境内落差12.05米。

  龙江:源于贵州荔波,经南丹、河池、宜山入柳城。始于六塘镇横冲村,绕县西南至凤山镇南丹村,长40.8千米。河道弯曲,暗礁甚多,落差11.5米.流域面积1587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22.27亿立方米。

  杨柳河:又名中回河,源出柳城县太平乡里品村,西经安乐村、赤罗村、南山村、杨柳村入融江.全长18千米,集雨面积64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432亿立方米。

  保大河:源出柳城县葛麻洞,经保大、龙庆入融江。全长15千米,集雨面积62.6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426亿立方米。

  勤俭河:源出柳城县下尧村,经西北创村、下翁、大碑村出金滩入融江。全长10千米,集雨面积3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0.6亿立方米。

  沙埔河:源于融安县沙子乡古益村,流经县属金洞、纳尝、江头村,西出沙埔、古城入融江。长37.1千米,落差53米,集雨面积735平方千米,年径流量3.22亿立方米。

  大帽河:又名洛险河,源于鹿寨县黄泥村,流经县境的八卦岭、大碑村、碑塘村、佛子村、张家村、大樟村、东泉镇、东山桥,再经丈八、洲村、岸埔,西至白虎山北入融江。全长41千米,集雨面积240平方千米,年径流量2.16亿立方米。

  柳城县境内大小江河水质,除夏秋洪水混浊外,年度内大部时间水质透明,是人畜和工农业用水之源。近年来在融江沿岸兴建的工厂,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处理“三废”,但由于技术、设备、管理等原因,尚有废水、废渣排入江河.据防疫站1983年检测,龙江河从三岔至南丹村河段,发现含有砷、铬、氯化物、铝、汞、酚等10种有害物质。

  根据1973年柳城水文地质队写的《柳城县农田水利地质规划调查报告》一书中记载,柳城全县地下水年总流量1.36亿立方米,其中河西片年流量0.82亿立方米,占总流量的60%.还探出太平乡园艺场东侧,有一地下河出水口,每秒流量100公升;古砦乡上富村也有一地下河出水口,每秒流量88.3公升。上升泉涌水量较大的沙埔白头汶,六塘东明汶、石田汶、马跋汶、寨隆六岭汶、马山汶、东泉张村汶等。在全县范围内,太平、沙埔、六塘、马山、古砦等乡镇地下水藏量较丰富,水质适合饮用标准,但含钙质较多,不宜作工业用水。

  白头汶:又名大汶。在沙埔上雷的大汶村,每秒流量600公升,可引灌耕地600余亩。

  马跋汶:又名涌珠泉,在六塘镇西北700米处,除饮用外,可引灌农田700余亩。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至此,马跋而泉涌,故名。

  虎头汶:又名凉水汶,在太平乡庙口村,水流量每秒120公升,汛期从岩洞游出鲤鱼、鲇鱼等。

  石田汶:在六塘镇石田村,泉水流量每秒183公升。1973年,开挖2米深,涌水量可供两台26马力抽水机提水。

  马山汶:在马山圩西北,泉水流量每秒200公升,除当地居民用水外,可灌田数百亩。

  县境边缘多土石山,中部为丘陵和岩溶山交错,土壤母质有石灰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和山洪冲积物等组成。全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19个亚类,57个土属,141个土种。

  柳城县稻田土壤属水稻土类,成土母质有石灰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第四纪红土等,普查总面积315846亩。其中,有3类成土母质比重较大.即;石灰岩溶质142106亩,占稻田面积44.9%;砂页岩溶质88269亩,占稻田面积27.9%;河流冲积物17539亩,占稻田面积5.6%。硅质岩成土母质比重甚少,只占稻田面积0.9%,故稻田土壤成土母质本身缺磷钾成分。本县水稻土类又分为潴育性、盐渍性、淹育性、潜育性、沼泽性、矿毒性、侧渗性7个亚类,共有26个土属,93个土种。

  潴育性水稻土:有8个土属,30个土种,面积162545亩,占稻田面积51.46%。其中,砂页岩母质潴育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母质潴育水稻土、红土母质潴育水稻土、河流冲积物母质潴育水稻土4个土属面积较多,有154473亩。各乡镇均有分布,以东泉、沙埔太平,洛崖、六塘、大埔、凤山等乡镇面积较多。面积在5000亩以上的土种有潴育沙泥田、潴育棕泥田、潴育黄泥田、潴育沙土田、潴育壤质棕泥田沙泥肉田、潴育粉沙棕泥田、潴育潮泥田和棕泥肉田,多分布于平原、盆地、缓丘和谷地,通透性好,土壤熟化程度好,排灌条件较好,肥力高,产量亦较高。但是,由砂页岩和第四纪红土发育的土种,成土母质本身含有机质、磷、钾均较少。

  沼泽性水稻土:有3个土属,6个土种,面积2587亩,占稻田面积0.82%。主要土种有深埋黑泥田、浅埋黑泥田和黑泥散田,共2366亩,分布于六塘、沙埔、大埔、凤山、太平等乡镇。这类稻田,地下泉水水上溢,土壤稀烂,铁锰还原性强,耕作层有铁锈,生产性能差,作物产量低。

  矿毒性水稻土:有2个土属,3个土种,面积1050亩,占稻田面积0.33%,分布于六塘、凤山等镇。这类稻田,因长期引用工矿废水,致使土壤中含有硫酸和硫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极度影响作物生长。

  侧渗性水稻土:有2个土属,2个土种,面积264亩,占稻田面积0.08%,零星分布于沙埔乡。这类稻田,犁底层下有一漂白粉状层,土质瘤瘠,作物产量低。

  盐渍性水稻土:有1个土属,16个土种,面积88934亩,占稻田面积28.17%。要土种有4种,即:石灰性田、石灰性泥肉田、石灰板结田和石灰性沙泥田,共71111亩,以古砦、太平、六塘等乡镇为主要分布区。因常引用岩溶洞水和施放石灰,土壤呈碱性,pH值在8.0左右,其坏因是:含钙多,质地较粘,易板结,磷钾低缺。

  淹育性水稻土:有7个土属,30个土种,面积50755亩,占稻田面积的16.07%。红土母质淹育水稻土、棕色石灰土母质淹育水稻土和砂页岩母质淹育水稻土4个土属,共有46017亩,各乡镇均有分布,以沙埔、东泉、太平和凤山等乡镇面积较多。.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土种有壤土田、壤质棕泥田、棕泥田、沙质黄泥田、沙土田和黄泥田,多是地势稍高的丘陵梯田、洞田,水利条件差,肥力差,土壤熟化程度低。

  潜育性水稻土:有3个土属,6个土种,面积9711亩,占稻田面积3.09%。主要土种有浅浸田、浅潜底田、深浸田和深潜底田,主要分布于东泉、沙埔、太平、凤山、马山等乡镇,地处丘陵谷地或山间冲槽。这类稻田,地下水位高,长期渍水,水土温度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弱,有机质分解慢,肥料利用率低,土壤中的铁、锰等物质还原性强,有毒物质较多,土体出现青灰和蓝灰色潜育层,作物产量低。

  柳城县旱地土类据普查有248265亩,分为6个土类,10个亚类,12个土属,23个土种,各乡镇均有分布。按成土母质可分为7类,占旱地面积的比重分别是:石灰岩占35.3%,,第四纪红土占27.4%,砂页岩占24.1%,河流冲积物占10.7%,洪积物、紫色岩和砂岩共占2.5%。按土壤质地划分,壤土占50.5%,沙壤土占25.4%,粘壤土占18.2%,粘土占2.0%。按耕作层深度统计,10~15厘米占53.1%,16~20厘米27.8%,小于10厘米占14.7%,大于20厘米占4.4%。按耕地肥力统计,速效磷含量高占2.12%,含量低占86.87%;速效钾含量高占0.18%,含量低占88.31%;有机质含量高占0.69%,含量低占69.8%。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低的比重较大,是由于石灰岩、第四纪红土、砂页岩3种成土母质所占比重较大的缘故。

  柳城县荒地土类据普查有190125亩,分为6个土类,12个土属,23个土种,各乡镇均有分布。成土母质分为7类,各占荒地面积的比重是:砂页岩占47.81%,石灰岩占36.08%,第四纪红土占11.32%,河流冲积物、硅质岩、红色石灰土和砂岩共占4.79%。主要土种有红壤土、厚层砂页岩红壤、红壤、红泥土、沙质红泥土、红黄泥土等。大部分荒地的特点是:土体深厚,但水土流失严重,pH值为5.0~5.5,呈酸性。

  2022年,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的最终结果,柳城县共有耕地70543.08公顷、园地17577.38公顷、林地94702.00公顷、草地4937.40公顷、湿地381.4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319.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321.3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918.72公顷。

  柳城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冶金锰矿和非金属矿产。煤炭以烟煤和肥焦煤为主,储藏量700万吨以上,发热量一般为4000~6000大卡/公斤,年产量5至8万吨。

  冶金锰矿:探明储量12万吨,平均含锰品位30%,低磷、低铁、易采。白云岩矿:储量超亿吨,已探明5137万吨。石灰岩矿:分布全县,到处皆是,质量优良。耐火石英砂岩储量多,易采易制,年产量1000到2000吨,远销全国各地。天然硅粉(石英粉)地质储量10万吨以上。硅石矿(石英卵石)储藏量多,易采易选。

  大理石矿:主要有黑色和彩色两种。黑色大理石储量150万立方米,抛光度好,名为“黑玉”;彩色大理石花色有彩带、红彩花、象彩花等,抛光色彩鲜艳,名为“彩玉”,储藏丰富。

  煤炭:以烟煤和肥焦煤为主,储藏量700万吨以上,发热量一般为4000~6000大卡/公斤,年产量5至8万吨。

  1987年,全县水域总面积10193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2%。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0.33亩。其中大小江河、溪流70条,面积73268亩,占水域总面积71.87%;池塘2580张,面积4085亩,占水域总面积4.01%;水库63处,面积2324.1亩,占水域总面积22.80%;山塘71张,面积1344亩,占水域总面积1.32%。全县可养殖水域面积39281亩,占水域总面积38.53%。其中:池塘占可养殖面积28.32%,水库占可养殖面积68.26%,山塘占可养殖面积3.42%。

  柳城县主要动物资源有:兽类,野猪、狐狸、果子狸、黄猄、黄鼬等;蛇类,吹风蛇、三素线、金包铁、银包铁、青竹蛇等;禽类,鹰、猫头鹰、鹞、雁、更雀等;虫类,蜂、蚁、蝶、蚕、蜻蜓等;蛙类,青蛙、箭蛙、树蛙等;鱼类,柳城县境江河、池塘天然繁术的鱼类80种,其中较具经济价值的有斑鳜、倒刺鲍、乌鱼、骨鱼、鳡鱼等37种。

  柳城县地处低纬,生物种质资源丰富。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但已破坏殆尽,现状植被中,在土山为人工马尾松、杉木、桉林及果林,在石山为藤灌丛或藤草丛。

  主要植物资源有:木类包括松、杉、樟、香椿和国家重点保护三类树种黄枝油杉等品种;竹类包括刺竹、苦竹、黄竹、棕竹、金竹等植物;果类包括柑、橙、柚、梨、桃等品种;药类有土黄连、三叉苦、山芝麻、金银花、土牛膝等;草类有纤毛鸭嘴草、白茅、青香茅、刺芒野古草、虫背草等;菌类有木耳、白木耳、香菇、草菇、蘑菇等。

  民国初年,柳城县分城区、东泉区、大埔区、太平区、古砦区、洛崖区、六塘区,并于头塘、上雷、龙头、沙埔、中脉设五大团、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成立自治筹委会后,划为3区、24乡镇、233村街。

  1951年2月9日,柳城县将原5区改为大埔、太平、沙埔、东泉、沙塘、城关、六塘、冲脉、洛崖、古砦16区,辖94个乡(镇)。同年10月撤销沙埔、冲脉二区,分别并入太平与六塘区。

  1958年上半年,撤区并乡,设大埔镇和大埔、龙头、沙埔、长塘、上雷、东泉、西鸯、凤山、社冲、马山、六塘、冲脉、三塘、洛崖.古砦、龙美、太平、江头、沙塘20乡(镇)。

  1958年8月,柳城县建成政社合一的16个人民公社。即:东方红人民公社(大埔)、卫星人民公社(龙头)、红光人民公社(古砦)、幸福人民公社(龙美),东风人民公社(太平、江头)、跃进人民公社(沙埔)、红星人民公社(上雷)、英雄人民公社(东泉)、先锋人民公社(西安)、胜利人民公社(社冲)、超美人民公社(凤山)、前进人民公社(六塘)、群英人民公社(马山)、红旗人民公社(三塘)、金星人民公社(冲脉)、上游人民公社(洛崖)。

  1961年6月6日,柳城县将16个人民公社改建为:太平、江头、杨梅、沙埔、上雷东泉、永河、西安、凤山、社冲、龙头、大埔镇、大埔、洛崖、三塘、寨隆、古砦、云峰、龙美、六塘、马山、拉燕、冲脉23个人民公社。

  1962年9月23日,柳城县恢复区建制,全县设大埔镇、大埔区、凤山区、洛崖区、古砦区、东泉区、太平区、六塘区和沙埔区。

  1968年11月,柳城县撤区,改为大埔、沙埔、凤山、洛崖、古砦、东泉、马山、六塘和太平9个人民公社。

  1987年,柳城县置4镇10乡,即大埔镇、东泉镇、凤山镇、六塘镇和太平乡、沙埔乡、西安乡、龙头乡、古砦乡、洛崖乡、寨隆乡、社冲乡、冲脉乡、马山乡。

  2005年6月13日,柳城县洛崖乡整建制并入大埔镇,大埔镇政府驻地不变;西安乡整建制并入东泉镇,东泉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柳城县行政区域面积2114平方千米,辖大埔、龙头、太平、沙埔、东泉、凤山、六塘、冲脉、寨隆9个镇和社冲乡、马山乡、古砦仫佬族乡3个乡及柳城、伏虎2个华侨经济管理区,下设120个村委会,12个社区居委会,1391个村民小组。县城驻地大埔镇。

  截至2021年,柳城县下辖10个镇、2个乡、121个村民委员会、1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华侨管理区,1024个自然村,1393个村民小组。

  2011年末人口41.68万,其中农村人口31.49万。有壮、瑶、苗、仫佬等少数民族24.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45‰。

  截至2018年年末,户籍人口41.09万人,非流动人口37.34万人。有壮族、仫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24.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05‰。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城县非流动人口为314242人。

  2020年年末人口41.08万,其中城镇人口16.86万人;乡村人口24.22万人。有汉、壮、仫佬、侗等民族。有少数民族24.18万人。

  2021年末户籍人口40.86万人,非流动人口3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77万人,农村人口24.09万人。辖区内有汉、壮、仫佬、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4.6万人。

  柳城县各民族人口,以汉、壮两个民族居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柳城县居住有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水、京、满、蒙、高山、土家、布依、黎、畲、白、藏、锡伯、仡佬、尔、蒙古、傣、怒、阿昌等等27个民族。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31.9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53.1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34亿元,增长18.8%;财政收入7.69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0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0元,增长11.2%。

  2018年,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66亿元,比2017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0.96亿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4.64亿元,增长17.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009元,比2017年增长12.6%。柳城县财政收入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9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87亿元,分别增长37.9%和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柳城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30元,比2017年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95元,增长11.3%。招商引资项目39个。柳城县外境内引资37.79亿元,比上年下降-1.74%;利用外资520万美元。城镇和乡村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8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柳城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0.6%,其中项目投资提高22.1%,房地产投资5.588亿元,增长8.1%。重点项目3个,其中自治区层面1个,完成计划投资3962.8万元,占年计划投资总额130%。列入市级层面2个,完成投资1.0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总额106%。

  2020年,柳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3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0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67.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9%、14.9%、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35元,比上年增长18.1%。财政收入1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71亿元,比上年增长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4万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3万元,比上年增长7.7%。招商引资项目52个,引进县外境内资金38.5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城镇和乡村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06.76亿元。

  2021年,柳城县地区生产总值199.02亿元。财政收入11.9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7.7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61.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38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47.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3.49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180元。人均消费支出235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万元,人均消费支出11183元。招商引资项目53个,总投资156.35亿元,到位资金41.1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089.5万美元。

  柳城县农业以生产粮食、糖蔗、油料为主。解放前,农村生产力受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和合作化运动,生产持续不断的发展。1987年与1950年相比,农作物复种指数提高近1倍,粮食作物产量增长2.5倍,糖蔗产量增长17.97倍,油料作物产量增长2.54倍,生猪年末存栏增长2.12倍,农业总产值增长8.88倍。解放以后至1987年,粮食生产逐年上升。1981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结构.农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1982年,粮食总产15.31万吨,创历吏最好水平。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70元增加到1987年的479元,人均口粮从235公斤增加到322公斤。

  2018年,柳城县农林畜牧渔总产值82.29亿元,比2017年增长6.0%。耕地面积7.75万公顷,其中粮食种植培养面积2.91万公顷,粮食产量14.75万吨,比上年下降2.2%;经济作物种植培养面积3.71万公顷,其中甘蔗种植培养面积3.33万公顷,产量289.11万吨,比2017年增长4.2%。柳城县建成“双高”(高糖、高产)基地8333.3公顷;榨季进厂原料蔗总量222.25万吨,增长41.9%。柳城县“蔗奏凯歌”现代糖业核心示范区、“稻花飘香”现代粮食核心示范区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核心示范区。柳城县建成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示范区466.67公顷、无公害标准化蔬菜基地233.33公顷、标准茶园133.33公顷。柳城县水果种植培养面积1.83万公顷,产量35.84万吨;比2017年分别下降11.4%、7.8%。柑橘种植培养面积1.5万公顷、产量31.25万吨。桑园种植培养面积0.87万公顷,鲜茧产量1.74万吨,产值7.73亿元。比2017年增长2%,蔬菜种植培养面积1.43万公顷,产量33.38万吨。增长5.6%,食用菌种植培养面积0.05万公顷,产量5.25万吨。水产品产量1.56万吨。生猪出栏量44.87万头,肉类产量4.66万吨。柳城县45家养殖场通过县级生态认证养。柳城县建成柳州螺蛳粉原料生产基地2个。柳城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9个、家庭农场12个,总量分别587个和102个。柳城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65.2%。

  2021年,柳城县农林渔牧总产值95.18亿元。粮食播种面积2.89万公顷,粮食产量14.78 万吨。经济作物种植培养面积6.13万公顷。甘蔗种植培养面积3.57万公顷,总榨量257.53万吨。水果种植培养面积1.94万公顷,产量35.79万吨。桑园种植培养面积0.9万公顷,生丝产量1.87万吨。蔬菜种植培养面积1.52万公顷(含复种),产量45.2万吨(其中豆角产量3.2万吨,产值11520万元)。茶叶150.44吨。中药材430吨。食用菌种植培养面积0.05万公顷,产量4.69万吨(其中竹笋产量1.6万吨,产值3200万元)。水产品产量1.73万吨。肉类产量5.18万吨。禽蛋产量0.14万吨。

  民国时期,本县工业主要有榨糖、榨油、碾米、糕饼、织布等行业,全为手工生产。1950年,县属工业产值59.1万元,主要门类有制糖、食品、机械、纺织缝纫、陶器、印刷等,均为手工生产。1952年,慢慢的出现县属全民所有制工业公司。1953年县属工业产值91.4万元。此后,县办粮油加工公司有所发展,私营工业、手工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生产亦有所发展。1957年,县属工业产值227.5万元,其中县属国营工业产值192万元。

  50年代末,兴办采煤工业,食品、机械、陶器等工业公司继续发展。1960年,县属工业产值399.6万元,为1950年工业产值的6.76倍。

  60年代初,由于粮食减产,工业生产相应缩减。1964年,县属工业公司52家,产值147.25万元。1966年开展“”后,各工业公司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工业产值时起时伏。1970年,县属工业产值上升到295.92万元,为1960年产值的74.05%。

  自1971年起,食品、机械、采矿、建材等工业公司发展较快,县属工业产值达到561万元。1975和1976年,柳城糖厂和风山糖厂先后划归本县,制糖工业即上升为县属工业的主力。1980年,县属工业产值2788万元,为1970年产值的9.42倍。

  进入80年代,县属国营工业公司先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其中柳城糖厂、凤山糖厂、县罐头厂、制药厂、水泥厂经过技术改造和扩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同期,乡镇工业蒸蒸日上,成为后起的工业生力军。1987年,全县工业产值13782万元,其中自治区属工业产值1082万元,地市属工业产值5539万元,县属工业产值7161万元。同年,县属工业产值为1980年产值的2.56倍。县属工业包括了制糖、食品、建材、机械、制药、造纸印刷、电力、纺织缝纫、采矿、森工等门类,而以制糖、食品为主要部门。在县属工业中,国营工业公司16家,职工2262人,产值4619万元,实现税利1197万元;二轻工业公司9家,职工266人,产值202万元,实现税利7.22万元;乡镇(村)工业公司152家,职工2907人,产值1069万元,实现税利88.92万元;联户和个体工业公司1214家,从业人员3829人,产值1203万元,实现税利279.69万元;其他部门集体工业公司22家,职工274人,产值68万元,实现税利13万元。

  2018年,柳城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11.39亿元,比2017年增长1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32亿元,增长16.8%。柳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90亿元,比2017年下降26%。柳城县围绕加快建设六塘精细化工、河西农产品深加工、大埔—马山中高端木业加工、沙埔特种钢紧固件园4个百亿产业园区,投入2亿元新增开发园区面积120公顷及其所建设项目。园区通过招商,新增入驻企业80家,引进特种钢产业投资4.1亿元、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1.5亿元、精细化工产业2.23亿元、木业加工5亿元。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区总产值95亿元,增长10%。提升制糖、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完成总产值56亿元,增长11.9%。柳城县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速崛起,累计实现产值30.5亿元,增长29.1%。柳城县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家、新增高新企业6家,全县高新企业总量9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量22%。

  2021年,柳城县有规模以上工业公司70家(规模以下工业公司不做统计),新增10家。全部工业总产值132.1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值22.8亿元,占17.25%。年内投入4.1亿元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工业用地570亩、标准厂房9.2万平方米。新开工工业项目25个,续建项目4个。利而安化工、子铭再生资源、湘诚木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参加东盟博览会开展精准招商活动8次,引进工业公司22家,总投资额33.85亿元。

  2018年,柳城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64亿元,比2017年增长1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柳城县围绕创建柳州近郊旅游区和优质养生区,建成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全县接待游客283万人次,旅游收入25亿元,分别增长40.7%和60.4%。柳城县县城商贸,新增限额以上企业9家,总量33家。柳城县电子商务全年交易额6.4亿元,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通过市级验收,“新味嘉木瓜丝”“纳集盛绿壳乌鸡蛋”等品牌产品畅销网络。11月10日,在柳城华侨农场举办第八届生态蜜桔节,约1.6万人参加。

  2021年,柳城县第三产业增加值73.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5亿元。批发业销售额6.33亿元;零售业销售额2.49亿元。房地产投资19.51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7.19万平方米。年内新增服务业企业上规入统17家。全年电商交易额8.7亿元。实现旅游消费31亿元。

  柳城县语言有壮话、客家话(俗称麻界话)、官话(柳州方言或称桂中方言)、百姓话、白话(粤语广州方言)、仫佬话、福建话(阁南语)等。其中以壮语、客家话、官话三种语言居多,普遍通用的是官线个乡镇均有分布,共计有18.3万多人,占总人口数的49.55%。其中以太平、六塘、马山、冲脉、洛崖、寨隆6个乡镇分布较多,占86.77%。在这些乡镇所在地的圩镇也讲官话。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大埔、东泉、沙埔、龙头、西安5个乡镇和太平乡的少数村屯。共有8.32万人,占总人口的22.44%。但也有少数村屯讲客家话、百姓话两种语言同时通用。

  官话:主要分布在大埔镇、东泉镇、凤山镇和社冲乡部分村屯,以及县内的机关、厂矿、农林场、学校,共有5.2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4.08%。官话在全县境内工作联系、集市贸易以及人际交往中普遍通用。

  百姓话:主要分布在古砦、大埔、龙头、洛崖四个乡镇,共有3.3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93%。其中以古砦乡居多,占79.11%。

  白话:大多数来源于北流、容县、陆川、桂平、平南等县的移民,零星分布在大埔、凤山、沙埔、龙头、西安、社冲、古砦、洛崖等乡镇的一些村屯,共有0.9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45%。

  仫佬话:分布在古砦乡的上富、罗峒、大岩峒等村屯,有0.6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6%。这些村屯也有兼讲壮话的。

  柳城巨猿洞:1956年秋,一农民在柳城县社冲乡楞寨山洞挖岩泥作肥料,发现巨猿下颌骨化石,后经专家考古发掘而得名。该洞位于社冲乡楞寨山,分1号、2号洞。两洞贯通,长28米,面积180平方米。洞内由上而下分六层,堆积物2~4米厚。

  1957至1966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多次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0多万年前的巨猿下颌骨化石3件、牙齿化石1100多枚,伴生动物骨骼化石数千件,包括高等灵长类、低等脊椎动物化石。分属哺乳动物的灵长目、啮齿目、食肉目、长鼻目、奇蹄目、偶蹄目六类,主要有猩猩、金丝猴、猕猴、华南毫猪、硕箭猪等。

  柳城巨猿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巨猿化石最多的一处洞穴,源自77个不同个体,对于研究华南更新世早期动物群的种居性质及其分类具备极其重大价值,为广西地貌第四纪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1963年2月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山石墙遗址:位于古砦乡上雷屯海山顶,清初当地农民起义军首领龙韬率众构筑,以谋抗清复明。现存墙址两段,一段封锁龙脊山独座山山口,长130米,上宽1.2米,外高2.6米,另一段封锁将官山独座山山口,长120米,最宽处3米。1984年8月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城蜜桔是广西柳州市柳城县于1981年从南丰蜜桔品种引进种植,经过多年优选培育而成的柑桔优良品种,是柳城县主要绿色生态水果品牌,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柳城县“双沙”城市道路、雒容至东泉一级公路、国道323(鹿寨至柳城段)二级公路等公路有序推进,柳城县境内“三纵三横”外联路网加快成型。12月,县城至鸡公山、大埔至凤山、洛崖至龙美县乡联通路面施工分别完成82%、70%、50%。凤山至四塘、大埔至太平项目完成设计及前期工程。投资3.8亿元硬化通20户以上自然屯道路486千米,实现通屯道路全覆盖。新开通县城便捷公交线条。全县实现乡乡通四级(或三级)公路,行政村全部水泥(沥青)路。

  1953年,全县小学教师504人,其中民办小学教师22人,初中教师22人,中小学师生比为1:24.8和1:35.8。1958年,人民公社办学校,民办小学教师迅速增多。同年,全县小学教师646人,其中民办小学教师186人,小学师生比例为1:48.9;初中教师72人,高中教师16人,初高中师生比例为1:29和1:16.8。1985年,全县小学教职工2241人,其中民办教职工1215人,占54.21%;中学教职工846人,其中民办教职工72人,占8.51%。

  2012年,全县小学143所(其中教学点45个),学生20555人。普通初中16所,学生9337人。普通高中2所,学生3989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学生2060人(其中全日制学生82人)。幼儿园71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9所,民办公助幼儿园1所),学前三年在园幼儿9600人。全县教职工3515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86人,小学1894人,初中1181人,高中300人,职校54人。全县小学教辅人员23人,工勤人员26人;中学教辅人员121人,工勤人员65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761人,初中专任教师974人,高中专任教师274人,职校专任教师49人。

  2018年,柳城县落实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投资1.3亿元,新建城北小学、城东中学、独山小学等133个项目,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3所新学校建成后将增加学位5000个。组建3个小学教育集团和2个初中教育集团、11个联盟和4个帮扶学区。其中,集团化办学14所,学区联盟26所,结对帮扶23所。集团龙头学校下派执行校长和师资团队,举办专题讲座12场次、课改研讨30节、德育和文化建设交流活动26场次。建成太平镇等乡镇33所小学和教学点的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项目。推进柳城县中学“智能数学教室实验研究”和实验高级中学“星级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其中柳城县普通高中招生1833人,比上年增长3.3%。投入培训资金420万元,与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铭师等教育学习管理机关合作,举办教师高级研修班、专题培训班等,培训8500多人次。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汇报课、录像课、教学设计等比赛,获国家级奖5人、自治区级奖8人、市级奖35人。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33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9人、“优秀班主任”称号28人。投资1892.2万元,为142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营养午餐,受益学生2.46万人。

  2020年,柳城县教育系统在建项目共108个(新建项目62个、续建项目46个),建筑面积4.1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8997万元。其中城北小学于2020年9月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因2019年独山幼儿园项目完工率较高,获得自治区教育厅奖励项目资金110万元。完成2019年、2020年第一批薄改项目资金359万元设备采购任务,添置图书8870册、学生课桌椅6455套、一体机66套、多媒体电视30套。2020年8月,全县3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

  2021年,柳城县有幼儿园89所(其中社会办43所),在园幼儿13243人;小学121所,在校生23197人;初中11所,在校生10072人;高中2所,在校生531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82人。年内,教育系统投入7245万元实施新建、改扩建项目60个。投入2013.2万元为一批中小学配置、更新教学设备。引导乡镇3065名初中学生到县城就读。与柳北区签订“教共体”合作办学协议。教育安置342名适龄残疾少儿。大埔镇中学升级为县直学校(更名为文昌中学)。

  2018年,柳城县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6个。举办公益讲座、展演、阅读推广、培训、宣传等文化活动463场次,服务群众13万多人次。播放公益电影1454场。受益群众43万人次。为6个社区书屋116家农家书屋补充更新图书1.88万册(碟)。编舞蹈《躬耕田间》、小品《牛旅舍之要牛记》参加自治区第六届基层群众文艺会演,分别获得舞蹈类二等奖和戏剧类优秀奖。

  2020年,柳城县以公益活动为主体,以文化惠民为出发点,创新方式在线上线下举办各类展览、培训、辅导等文化惠民活动,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次。组织参加“看家乡新貌 话小康生活”全区农民文艺会演,节目《和祖国在一起》获优秀奖。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柳城沙埔功夫醉鹅”、“柳城古砦依饭节”入选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柳城古砦依饭节”项目入选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1年,柳城县成立柳城县博物馆、柳城县文物保护中心。年内投入专项资金9万余元,完成古砦仫佬族乡境内古建筑群以及13处文物古建筑安全整治。6月23日,柳城县举办“红色歌曲大家唱”“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文艺展演”,近300名基层群众演员参演。年内开展山歌培训、全民艺术普及培训、线上微展厅书法欣赏、阅读推广等活动100余场,惠及7万群众。组织参加第九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大合唱比赛,成人合唱团获优秀奖。组织参加2021年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太平壮欢山歌代表队获“优秀奖”。

  1985年,行政村或自然村建立卫生所(室),采取承包或自负盈亏等形式。1987年,全县有卫生所(室)247个,农村医生302人,卫生员294人。

  至2013年全县有县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9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5个,分别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乡镇卫生院14个,其中:中心卫生院4个,普通卫生院8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卫生院1个;镇防保院1个;经许可个体诊所109个;村卫生室121个。全县19家公立医院机构共有在职职工1499人(包括单位自聘人员),其中卫技人员994人,占职工总数的66.31%。在职职工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10人,中级237人,初级746人。有乡村医师247人,注册193人。全县医疗机构有病床879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病床2.17张,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45人。

  2018年,柳城县投资2375万元实施建设等7个卫生院行动计划项目。投资2375万元,开工建设县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综合楼,建设面积2449平方米。投资1005万元,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完成前期工作,建筑面积19258平方米。投资9886万元建设县中医院东迁项目7月竣工。组建120支202人家庭医生服务队伍,覆盖121个行政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覆盖率53.7%。重点人群签约率68.3%,贫困人口2.29万人,签约率10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20.54/10万,婴儿死亡率4.1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5‰。依法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全县出生人口5576人,其中计划内生育5437人,政策外生育139人。为计划生育家庭发放补助、扶助奖3.79万人1220.36万元。

  2021年,柳城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24个;在职医疗卫生工作人员2328人(医师注册数为740人,护士注册数为1057人);医疗病床1746张。年内,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组建3个市县医联体;13个县乡医供体。建成5个胸痛救治单元;5个120急救网络点。12月,冲脉、古砦、东泉、沙埔、大埔、马山和凤山7个乡镇卫生院通过自治区“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评审,六塘镇卫生院通过自治区“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评审。全县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立累计31.42万份,其中高血压建档19771人,规范管理14739人;糖尿病建档5086人,规范管理3822人。至年末,全县出生人口2488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年内创建7个自治区级卫生村;1个市级健康村。7家单位获评自治区级卫生先进单位。

  2018年,柳城县城镇新增就业208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5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5%以内。五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完成率达100%。城镇和乡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3.28万人,征集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金8061.73万元,发放养老金6082.72万元,发放率100%。全县应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3.97万人,参保率100%。

  2020年,柳城县城镇新增就业200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备,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已参保15.10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89%。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03万人,缴费人数34.93万人,缴费率96.94%。对合乎条件的参保人员均按月足额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为7052.37万元,发放率100%。

  2021年,柳城县救助城乡低保对象76826户次137106人次,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3695.98万元。救助特困人员1384户138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994.35万元。发放高龄补贴765.49万元。慰问优抚对象2947人,物款117.26万元。安置退役士兵自主就业96人,转业士官10人。建成保障房254套,改造棚户区350套。发放医疗救助、孤儿生活保障、残疾人补贴、临时救助资金1689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12973人次、903.77万元。2月,完成古砦仫佬族乡敬老院提升改造项目工程并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获上级福彩基金35.85万元,4月开工建设大埔镇孝安园公益性公墓,10月竣工验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0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56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564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人数105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2%。柳城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375人,聘用302人。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7万人,城镇和乡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万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人数27.03万人,完成已入库应参保人数28.99万人的93.26%。发放养老金11.84亿元。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82万人,参保率97%。

  解放后,1959年11月,成立柳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负责管理全县科技行政事务。1964年精简机构,科委被撤销。1974年3月,成立柳城县科学技术管理局(简称科技局)。1978年7月,改科技局为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机构调整,科委内设秘书科、计划业务科、成果推广科和科技情报科。科委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贯彻执行科技方针、政策,协调落实各项科技任务和组织技术攻关,进行科技调查研究等。

  至2013年,柳城县建成了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9个,辐射带动农户1.5万户;全县建设了9个“广西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乡镇”、2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技示范村、56个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8352户,新技术入户率达92.5%;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科技兴农培训体系,建有乡(镇)星火课堂和远程教育设施,有30个科技培训基地,149名科技培训教师队伍,每年都举办绿证、星火、劳动力转移就业等专业方面技术培训班,年培训农村学员3000人以上;还建立了21个“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站,形成了区—市—县—乡—村—示范户—信息员多级联结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2018年,柳城县开展企业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3家企业完成科技成果转化,新增3家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9家。全县申请专利82件,获批36件。县科技局获自治区、市、县三级奖励18万元。

  2020年,柳城县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全县培育有华成金属、鹏森木业等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广西铟泰科技有限公司),全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家;建成市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1家(柳城县鹏森木业有限公司);完成转化科技成果5项。举办各类种养培训、电商直播带货培训,6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效。科技特派员服务次数160余次,指导服务科技示范基地33次,服务当地农村合作组织31个,引进示范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15项。

  2021年,柳城县发明专利拥有量62件,获专利授权11件。全县企业建立技术中心7家(区级3家、市级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科技孵化器2家,区级实验室1家。引进重大科学技术成果1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2项。引导10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通过认定5家。5月24日—30日,柳城县启动科技活动周。年内,仅县科协即举办猪病综合防治、坚果、芋头种植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8期,培训农民经纪人487人次。

  2020年10月,举办柳城县2020年“祥云郡杯”7+1足球赛,14支运动队参加;举办乒乓球、羽毛球、职工气排球、围棋等6项全民健身赛事,参赛人员共计1000多人次。建设完成11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总投入资金346.03万元,实现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全覆盖。

  2021年组织参加2021年中国·柳州“鱼峰歌圩”全国山歌邀请赛暨少数民族“非遗”文化艺术展演,太平壮欢山歌代表队获“优秀奖”。组织参加柳州市第十五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170人,获金牌23枚、银牌18枚、铜牌18枚。年内举办男子篮球赛、象棋赛、围棋赛、乒乓球赛体育系列活动,参加群众1400余人。凤山镇头塘村骆家屯标准篮球场建设项目列入自治区2021年“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工程。

  曾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第一水洞”,其独特的洞内漂流项目在柳州市及六县中是唯一的。

  “百崖山”素有小三峡之称的。百崖山笔直如切,长有数百米,约有20多层楼高。山体陡峭峻险,成90度角切入水面。

  柳城金洞原生态漂流旅游开发项目。项目所在地位于太平镇上油村,预计总投资2500万元,规划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有金洞四十八弄原生态旅游景区,金洞河水流碧蓝澄清,水域风光、峰林景观融为一体,素有“小漓江”之美称。

  广西知青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融江河畔,坐落在依山傍水,风光迷人的柳城县大埔镇洛崖社区,距县城5千米,距柳州市55千米,有209国道和宜柳高速相连接,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面积4平方千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

  主要旅游景点:崖山风光、百年码头、知青街、知青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沿江观景长廊、民族风情木楼群、百年古榕、生态烧烤区。

  红马山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柳城县沙埔镇六广村九龙洲岛,209国道旁,距柳州市41千米,距县城17千米,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占地面积1200多亩(其中景区九龙洲岛500亩、山林面积约500亩、水面面积200亩),是集观光、餐饮、垂钓、娱乐、探险、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规模郊外度假休闲场所。

  柳城县凤山禅韵丝缘景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南部凤山镇境内,距柳城县城33公里,距柳州市区42公里,三柳高速公路、柳江河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景区占地超过5000亩,2014年开始建设,是结合塘进现代蚕业核心示范区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基本功能分区为:游客服务区、千亩农田示范区、禅文化旅游区,沿江休闲戏水区(规划中)、三江口-古龙城文化体验区(规划中)、糖文化工业旅游区等。景区远离城市的喧嚣,幽静恬适,空气清新。

  崖山休闲农庄是广西五星级农家乐、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位于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柳城县洛崖村中寨屯,占地100亩,距县城7千米,距柳州52千米,距宜柳高速25千米,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知青城隔江而望。

  古砦仫佬族乡是中国唯一一个仫佬族乡,有着悠久浓厚的古朴民族风情和革命光荣传统,有海山遗址、柳州迄今为止发现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民居-滩头围村古民居、华南最大最美的红枫林、覃村石拱桥、新维生态林、夹人山、凉伞山等优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仫佬族特色节庆如开塘节、衣饭节、社节以及特色餐饮等,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民族神韵的百年老镇。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2年1月26日,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评为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FIVE》(5步曲)是日本歌手滨崎步于2011年8月31日发行的第二张迷你专辑,共收录五首全新录制的歌曲。该专辑在发行后连续两周蝉联公信榜周冠军,成为滨崎步成为日本音乐史上唯一出道连续13年专辑夺冠,并拥有18张冠军专辑的女歌手。专辑中的五首歌曲均由滨崎步作词,多位作曲家共同创作。专辑的名称来源于其曲目列表,共有五首歌曲。专辑发行后,所有五首歌曲都被用作商业广告的背景音乐。专辑共发行了三个版本:CD+DVD、CD单独版和限量CD单独版。此外,该专辑还于11月9日发行了世界首张蓝光光碟版本音乐专辑。专辑获得了日本唱片协会的金唱片认证,但未能获得白金唱片认证。该专辑共售出约21.3万张。

  春节返程,晒后备箱大赛又双开始了,有种爱叫妈妈觉得孩子在外面永远吃不饱,你怎么看?

  韩国家庭喜剧,类似于《搞笑一家人》、《短腿的反击》、《stand by》、《住在清潭洞类》类似的家庭喜剧有资源推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