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互花米草名字那么美奈何是生态杀手 侵入厦门1800亩滩涂和海域泛滥成灾 我们发起总攻——26天 斩草除根


  原标题:互花米草,名字那么美,奈何是生态杀手 侵入厦门1800亩滩涂和海域,泛滥成灾 我们发起总攻——26天 斩草除根

  随着潮水退去,挖掘机在浮箱上挪动,利用定位桩保持平衡,将互花米草连根拔起。

  在大嶝海域滩涂上,互花米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慢慢的变多的滩涂在退潮时露出了基底。

  漫步翔安九溪口滩涂岸边,眼前三两白鹭低空盘旋,滩涂上跳跳鱼、招潮蟹忙碌觅食……然而在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另外一幅景象:由于大量互花米草入侵“疯长”,妨碍潮沟和水道畅通,本土湿地植物生存空间萎缩,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减少,极大威胁湿地生物多样性。

  向互花米草宣战。前不久,全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并印发《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全力实现“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总体目标。而厦门仅用26天的除治工期,就完成了互花米草的除治任务,比预定时间提前2个月。

  这一轮对决,互花米草“败走”鹭岛,但未来的修复、管护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互花米草是被主动引入我国且进行人工种植的。我国海岸线绵长曲折,台风频发,为了寻找消浪固堤的先锋植物,科研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1979年,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等从美国引进了高、中、低三个生态型的互花米草,用于保滩护堤、促淤造陆。

  1980年,互花米草试种成功,开始北上南下向沿海省份推广,第一站便是福建省罗源湾。以此为起点,互花米草在福州、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落地生根。

  厦门的互花米草从何而来?这样的一个问题尚不得而知。厦门没有曾经引入互花米草的资料记录,市资源规划局森保处负责人推测,厦门第一颗互花米草种子有很大的可能是随着潮水,从福建其他沿海地区漂流而来,遇见适合生长的环境,便就此扎根。

  “互花米草是天生的固滩能手,曾为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立了汗马功劳。”市资源规划局森林资源与保护区管理处负责的人介绍,互花米草茎干密集粗壮、地下根茎发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泥沙的快速沉降和淤积。同时,互花米草具有盐腺,可以将根部吸收的盐分排出体外,还有着发达的通气组织来为根部供氧,因此能耐受每天12小时的海水浸泡。

  然而,互花米草在毫无节制的蔓延过程中,也显露其生态杀手的一面——扩张速度快,能够迅速形成单一植被群落,通过种间竞争,威胁本土原生植物的生存空间;强大的根系会破坏近海底栖生物环境,进而形成“绿色沙漠”,致使大型底栖动物和鸟类栖息地面积萎缩、质量下降;生长密度大,会在低中潮滩形成“生物堤坝”,阻塞航道,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

  该负责人介绍,福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的途经点,是勺嘴鹬、大杓鹬等珍稀鸟类在长距离迁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停歇点。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互花米草所侵占的滩涂底栖动物密度降低了60%,鸟类觅食、栖息环境将大幅度减少。

  从引种初期受到赞誉的“绿色长城”,反转为破坏生态的“绿色沙漠”。有学者评价,互花米草在我国形象变迁的40年是一则值得深思的入侵物种警示录。

  互花米草正以惊人的扩张速度,在我国沿海泛滥成灾。2014年起,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李庆顺教授、张宜辉教授和张原野助理教授的三支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力图从分子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角度,在互花米草的DNA序列中寻找其变身“超级入侵者”的秘密。

  此后的五年多时间里,该研究团队对来自入侵地我国沿海7个省份的10个区域及原产地北美12个州的15个区域的250个样本做分析。最终发现,这些入侵地植株全部是最初从美国引进的三个生态型杂交后代,具有非常明显的杂种优势。这也代表着,互花米草的引种和扩散发生在杂交之后。

  “不过,这仅仅是互花米草入侵的开端。”科研团队介绍,通过进一步测量以上25个区域来源的植株性状,他们发现三个基因型间的杂交还通过整合纵向生长能力和横向扩张能力,由此产生超强的基因型,这种新的超强基因型因具有生长和繁殖的优势而被自然选择保留,成为互花米草恶性入侵的主要驱动力。

  2019年,这一阶段性研究成果在生态学国际顶级杂志《分子生态学》(Molecular Ecology)发表,为源头上治理互花米草蔓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目前,厦大环境与生态学院科研团队正结合遥感影像技术和基因组学研究,追踪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扩散的动态并深入挖掘其快速扩张的生态机制和分子机理。

  治理互花米草绝非易事——互花米草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既能靠风浪远距离传播种子,也能靠根茎迅速扩大种群。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市林长办副主任、市资源规划局总规划师黄英说,加快互花米草除治防控已成为厦门市滨海湿地保护迫在眉睫的工作。因此,在接到省里下达的任务后,市林长办迅速反应,于8月4日召开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专题工作会议,成立市级互花米草工作专班,明确由翔安区农业农村局按省林业局工作安排时序,负责相关工作。

  经现场勘探和专家认证,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分别传来。好消息是,厦门市互花米草分布范围较集中,面积共1800.3亩(120公顷),位于翔安区大嶝周边海域、滩涂,与福建省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数量并不算多;但坏消息是,厦门市的互花米草已经接近成熟,最晚要在10月底前除治完毕,否则待其完全成熟,种子洒落滩涂随潮水四处扩散。

  “那时距离10月底仅剩两个月,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在厦门市用5天时间形成除治方案、37天时间完成公开对外招标的基础上,翔安区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长林美星创新提出采用工作竞赛的方式,将除治区域分为118个地块,并各自排出机械进场地点时间、转场计划,科学编制计划清单。

  为抢占除治有利时机,攻坚组一周之内从全国各地调来9部水陆重型机械,从3个班组扩充为9个机械班组、2个人工班组,并于9月29日正式进场施工。9个机械班组分别在七星礁东侧、大嶝岛西北侧、九溪入海口南侧、莲河南侧分点施工,结合潮汐情况开展工作。在实施工程人员的努力下,每日除治总面积近100亩。

  结合互花米草的实际生长情况,厦门市此次采用的是深翻法。林美星介绍,深翻法适用于低、中、高潮位滩涂,特别是互花米草连片大面积分布且滩涂底质较松软的区域,除治率可达85%以上。

  在除治时,随着潮水退去,多台挖掘机“坐”在浮箱上挪动,利用定位桩保持平衡,将互花米草深埋地下约1米的根茎连根拔起,再就地把根系朝上,茎叶朝下反扣多次下压,压入淤泥,并将滩涂压实整平。

  现场作业人员介绍,采用深翻的方法,即可充分破坏互花米草地下根系,利用滩泥特性在表明产生一层“保护膜”,阻断氧气向下传输,使之产生厌氧发酵,降低新萌生率,达到除治互花米草的效果。之后,还要对露根露茬区域进行再次晒地翻耕,避免“二次污染”和“扩散传播”。

  截至10月24日,厦门市共除治互花米草1800.3亩,比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时限提早了两个月。

  退潮后,下潭尾翠绿茂盛的红树林露出发达的根系,招潮蟹、小鱼自在穿梭其中,白鹭、池鹭在上方翩翩飞翔……多年来,人工增殖放流滩涂鱼类、贝类、虾蟹类和其他海洋潮间带生物构筑起良性红树林ECO,让现在的下潭尾慢慢的变成为新的海上旅游休闲网红打卡地,并入选“防灾减灾与生态修复协同增效全国典型案例”。

  “在此次省里下达的行动方案中,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作为生态提升的借鉴范例被提及。”黄英说,这不仅肯定了厦门市在生态修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也为互花米草除治攻坚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既要除,更要管,推动生态提升,以防止“死灰复燃”。

  还滩于民,厦门市开出三剂“药方”——首先,实施九溪口周边海岸线红树林种植,根据互花米草除治后地形地势及水流走向,合理布置红树林岛屿,与互花米草形成竞争关系。其次,开展大嶝大桥两侧清淤工作,清除互花米草的生存土壤,厦门市将利用“抓斗船+耙吸船”组合的方式来进行清淤,恢复周边海域水动力,提升底栖生物多样性。最后,借鉴下潭尾红树林公园的经验,策划实施九溪口和港叉湿地生态公园建设,逐步提升滩涂、水系等滨海湿地景观效果,目前该公园的设计规划工作正在开展中。

  下一步,厦门还将借助“智囊”力量,与中科院专家团队合作,针对互花米草除治工作的验收评估,以及未来三年的监测、管养工作开展研究,更好实现生态惠民、利民、为民。

  互花米草是一种原产于北美东海岸的海滩植物。它天性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及无性分株可随海浪传播。

  1979年,高、中、低三个生态型的互花米草被引入我国;1980年试种成功,开始在沿海省份推广,之后在福州、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落地生根;2003年,被列入16种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从全国来看,治理互花米草一花独放式危害,各地都想尽办法进行积极探索,有刈割的、水淹的、疏浚掩埋的、植物替代的,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代价也很大。如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治理24平方公里互花米草危害区,投资11.6亿元,平均每平方公里4800万元,才换得芦苇、海三棱镳草的回归。

  当前,厦门市互花米草基本除治完毕,取得阶段性成效,值得点赞。斩草除根,仅仅完成了互花米草除治的第一步,监测管养、生态修复的“后半场战役”才刚刚打响,在此基础上如何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重塑滨海湿地亮丽风景线,是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一方面,互花米草的繁殖特性特殊,在治理完成后仍应定期巡查监测,及时防范互花米草二次入侵;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没有滩涂、淤泥,互花米草便没有生存空间,可从环境源头上遏制其不断蔓延发展。

  针对怎么样开展生态修复,也可集思广益,充分借助学术界的力量。当前,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均开展了利用红树植物秋茄治理互花米草的相关生态效应研究,若有机会合作研讨,定对厦门市防治工作有所助益。

  典型引领 福建明溪:奋斗绿水青山间 化“常青树”为“致富树” 典型引领 建瓯市竹“芯”篇:不负竹香 “竹”梦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